擷取

全世界的記憶-藝文寫作的逃逸路線

研究所畢業後,我跟幾個同學建立了這個網站。
說是網站,其實也不過是用Blogger當平台的部落格而已。

但說起來大家還是很興奮,因為研究所念了三四年的電影理論,畢業後投身職場,發現能夠發揮所長的工作實在很少。有些朋友雖然從事影展或藝術相關的文字編輯工作,但整天寫新聞稿、公關稿的日子讓人很麻痺,更別說更多人只能選擇跟電影、藝文不相干的行政工作來幹。訓練出來寫幾萬字論文的思考邏輯與文字掌控能力,最後只能運用在報價單跟業務往來的信件上,多少有些遺憾跟惆悵。

剛從學術象牙塔出來的我們也不是在控訴現實社會的庸俗,只是希望能延續那種對電影、對藝術的美好想像。

全世界的記憶」這個名字取自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1956年的同名紀錄片(Toute la mémoire du monde),原本是關於書本在圖書館的旅程,我們將「記憶」轉喻來指涉「影像」等藝術作品為人類記錄了歷史、美學等各種文化印記。「全世界的記憶」就是我們儲存自己對文化思考的堡壘。

其中一個同仁為網站的副標想到了一個饒富趣味的關鍵字「逃逸路線」(Lines of flight),來自理論艱澀複雜到讓我們害怕,卻也因此開創了許多觀看影像新視野的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逃逸路線係為一種對既有已知的價值,知識建構與構成做出一種逃逸,甚至叛離。其所循溯的是在平常社會建構那平實的線中,找出一個隙縫、缺口。」(來源

這個基地就是我們的逃逸路線,可以脫離評論媒體的掌控,也沒有商業現實的壓力,一個很自由,代表我們自己的寫作空間。

最近才剛開張,希望大家能來FB幫我們按讚!哈哈~放聲大笑

擷取2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8735787

《逆光飛翔》(2012)雖然是講述盲人音樂家黃裕翔的故事,攝影卻在片中扮演相當重要的元素,甚至比起音樂,給我的感覺更為強烈一點。主要的視覺效果來自光線的運用,逆光的攝影、大光圈的散景、以及光線在眼睛上所造成的觸視性效果(haptic visuality)。

 

→全文請至《全世界的記憶》閱讀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朋友男朋友A3海報-B

如果我們是浪,向海灘起跑
眼淚一樣都從海裡來......
如果我們是花,長在同一棵樹上
只是在不同季節盛開......

不會所有人都喜歡楊雅喆導演的《女朋友。男朋友》(2012),它的缺點很明顯,優點卻不一定會被看見,難怪評價總是呈現喜惡的兩個極端。我看過好多人怒叱它是文青消費電影,也看過很多人深受感動;有些人很著迷於影片中的懷舊氛圍,也有人不齒它用台灣歷史背景包裝一個無病呻吟的三角關係。我聽過最令人難過的批評,來自於一位對台灣社會的改革充滿動力與熱情的朋友,他說這是一部「小資產階級看的電影」。

→全文請至《全世界的記憶》閱讀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1300000057886119936866007434  


在李昂的小說《殺夫》裡頭,對陳西蓮這個角色極少有直接正面的描繪,即使是在〈西蓮〉這個描繪她與母親的篇章裡,我們似乎也只能從三姑六婆、街頭巷尾的口舌桎梏中,去窺見一個極為側面的表象。在純樸封閉的鹿城小鎮,陳西蓮的母親是第一個正式離婚的女人,她獨自扶養女兒長大,多年來獨守空閨,原本打算如此終了一生,但也許是天生有著嬌小清秀的美麗姿色,在鹿城居民的閒言閒語中,一個漂亮又不嫌老的女人怎麼可能沒有任何的情慾糾葛?於是關於陳西蓮一家的討論跟傳言總是沒有停過。李昂如此的刻意安排,塑造了陳西蓮與她母親的神祕特質。《殺夫》也在這樣的流言蜚語中,讓保守傳統的鹿城小鎮形成了一股沉重、疏離的不信任感,也讓女性的情慾表現在保守壓抑下成為一種羞恥敗德的醜聞。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j  

美國導演約翰華特斯(John Waters)除了外表吊而啷噹、電影驚世駭俗之外,內心裡大概是個堅持理念、始終如一的人,例如他從來沒有改變過上唇那條細細黑黑、讓人第一眼充滿疑惑的小鬍子造型;他的電影主題總是關於自由與保守的政治對立;他總是用荒謬可笑的手法嘲諷守舊矜持的衛道人士;他的每部電影都在家鄉馬里蘭州巴爾的摩(Baltimore, Maryland)拍攝,無一例外。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
▲《血世紀》

02
▲《香水》  

2009年一部好萊塢吸血鬼電影《血世紀》(Daybreakers)描述了被吸血鬼統治的未來世界裡,人類大量被獵殺提供鮮血最後導致血液來源短缺的問題。吸血鬼科學家不得不全力研發血液替代品,用以滿足全世界吸血鬼的人血需求。片尾吸血鬼士兵們集體互相攻擊、抓住對方身體而血液漫天飛濺的場面讓人想到徐四金的《香水》(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2006)中全體村民受到氣味誘惑而在廣場集體做愛的場景。《香水》源自肉體的性慾,《血世紀》則是因為一種生存的食慾,這兩個形同縱慾的場面有著相仿的特色。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  

啟示/後啟示類型(Apocalyptic and post-apocalyptic)電影的終極目標總是宏大而理想的,它描述一個世界文明被無以彌補的錯誤所毀滅之後,殘餘的人類如何在這極端的環境生存並為物種的延續所奮鬥,同時期望一個英雄(救世主)出現,讓一切回到當初那個令人懷念、富足美滿的往日時光中。「啟示」(apocalyptic)之義源於聖經故事中對末日之時耶穌再臨的期望跟預言(The Book of Revelation)。如同它在宗教層面上所具有的意涵,科幻文類中啟示/後啟示的亞型所要拯救的對象就成了當代承受著由科技理性掌控下非人化社會的異化人類群體。然而,「拯救全人類」在人類文明尚未毀滅的當下之時絕非一個具有合法行動力的理想跟抱負,啟示錄所傳達出的意識型態其實是保守的、對於現況感到憂慮而幻想出一個犯下嚴重錯誤所將造成的恐怖後果。如此看來,啟示錄總是帶有那麼一點恐嚇性質,是對未來一種悲觀的想像與逃避,如同柏拉圖所說的洞穴寓言,那個無法適應陌生新事物的人最終還是回到熟悉的洞穴裡,回到永遠屬於他的幽暗天堂中。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air  
 
所以歐巴馬真的當選美國總統了,這當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並且淺顯得從外表上就看得出來,令我不禁要想起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他在1963年發表的演講題目:《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太奇妙了,「夢」這個字用起來就是這麼動人又充滿著希望,不斷提醒著我們一個美麗又和諧快樂的理想目標。金恩或者歐巴馬,不管是他們的演講、行動或膚色,都直接而醒目的標示著美國價值裡高聳於自由女神手上的火把燃起所代表的宣示──人皆生而平等──正逐步地從這些奮力崛起的弱勢族群的用力叫喚中甦醒。金恩在演講中大聲歌頌著:「我的祖國,美麗的自由之鄉,我為您歌唱。您是父輩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驕傲,讓自由之聲響徹每個山崗。」 美國是夢想中的自由大陸,夢是這個國家建構的基礎,要不是在自由富足之夢的藍圖中堆砌實踐著烏托邦理想,何處傳來響徹雲霄的自由之聲呢?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張神似男版Scarlette Johanson。導演劉漢威(Håkon Liu)在《幸運藍》(Lucky Blue, 2007)把戀愛的清純和曖昧的苦澀拿捏得恰到好處,使短短28分鐘後的結尾讓人既好奇接下來的發展,又滿足於這樣雋永的句點。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雲翔是個充滿浪漫情懷的人,誓言要完成的「同志三部曲」已經拍了兩部,膽敢用上「同志」的名號拍片,雲翔用熱吻的海報跟大量裸露的男體來標示影片做為「同志」的合法性。其實看完《永久居留》跟《安非他命》,我一點都不懷疑雲翔對男性身體的熱愛,但卻懷疑起他腦袋是否保守又固執。說穿了,要露點誰不會,衣服脫光就有了,但要傳達出飽和動人的情感,並不是靠俗豔的外表就能直搗核心的。雲翔犯的錯是他太單純、太天真、太自溺了。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