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取

全世界的記憶-藝文寫作的逃逸路線

研究所畢業後,我跟幾個同學建立了這個網站。
說是網站,其實也不過是用Blogger當平台的部落格而已。

但說起來大家還是很興奮,因為研究所念了三四年的電影理論,畢業後投身職場,發現能夠發揮所長的工作實在很少。有些朋友雖然從事影展或藝術相關的文字編輯工作,但整天寫新聞稿、公關稿的日子讓人很麻痺,更別說更多人只能選擇跟電影、藝文不相干的行政工作來幹。訓練出來寫幾萬字論文的思考邏輯與文字掌控能力,最後只能運用在報價單跟業務往來的信件上,多少有些遺憾跟惆悵。

剛從學術象牙塔出來的我們也不是在控訴現實社會的庸俗,只是希望能延續那種對電影、對藝術的美好想像。

全世界的記憶」這個名字取自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1956年的同名紀錄片(Toute la mémoire du monde),原本是關於書本在圖書館的旅程,我們將「記憶」轉喻來指涉「影像」等藝術作品為人類記錄了歷史、美學等各種文化印記。「全世界的記憶」就是我們儲存自己對文化思考的堡壘。

其中一個同仁為網站的副標想到了一個饒富趣味的關鍵字「逃逸路線」(Lines of flight),來自理論艱澀複雜到讓我們害怕,卻也因此開創了許多觀看影像新視野的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逃逸路線係為一種對既有已知的價值,知識建構與構成做出一種逃逸,甚至叛離。其所循溯的是在平常社會建構那平實的線中,找出一個隙縫、缺口。」(來源

這個基地就是我們的逃逸路線,可以脫離評論媒體的掌控,也沒有商業現實的壓力,一個很自由,代表我們自己的寫作空間。

最近才剛開張,希望大家能來FB幫我們按讚!哈哈~放聲大笑

擷取2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