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的告白》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半自傳體的長篇小說,於1949年發表。書中主角自小對於女體毫無慾望卻沈溺於男性肉慾崇拜的快感中,在他自覺到自己異常的性傾向後,開始嘗試以「表演」的方式扮演正常異性戀者的角色,然而卻在表演者的「假面」中,他不停的發現自己最真實的面目,也就是他的「假面」所無法隱藏的。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若以近年來台灣電影的表現來說,《海角七號》是一部相當成功、並且各方面都很到位的電影。它不但結合了流行音樂與明星創造出一種近似偶像劇的風格,並且巧妙的融合了台灣、日本彼此之間特別的文化情境,讓這種氛圍轉化成對愛情的突破與激勵。除了逗趣幽默的情節讓人感到親切之外,重點是它有種無法取代的台灣味,不論在歷史或文化層面上都不是可以輕易模仿改編的。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電影裡總是潛移默化我們很多觀念,尤其是好萊塢電影,總是在教我們很多該作或不該作的事。一方面來說,好萊塢絕對在科技跟技術上引領群雄,但在敘事上卻是完整的保守作風。《報應》在電影一開始就以一種威脅的姿態,告訴觀眾們,“不相信神蹟是魔鬼的行為”。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帝芬索德柏的導演風格,有一種西方白人式的氣質,是一種優雅、平穩、而帶理性的上流社會風格,就跟他極典型的白人外表一樣,很適合喬治庫隆尼,所以他們倆真是好搭當,當然布萊德彼特、茱麗亞蘿勃茲也很適合這種白種人風格,所以呢?《瞞天過海》這種高招的偷錢把戲,若是找布魯斯威利這種蠻幹的人來演或者是麥可貝這種爆米花導演來詮釋的話,大概會變成一部無聊電影。不過還好導演是史帝芬索德柏,所以這部上流社會電影還能保住一些優雅跟睿智。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ja vu,《時空線索》其實是一部會讓人驚訝得大叫的片子,電影剛開始前的一切都很普通,全靠丹佐華盛頓跟大爆炸撐場面,尤其到那個科幻到不行的實驗室時,我真是一臉不耐煩,“又一部CSI式的破案工具嗎?”,什麼衛星畫面重組模擬這種讓我快吐了的假惺惺到不行的劇情,整個故事的都快毀了。直到劇情爆點出現在時光機器被點出的時候,整部電影開始變得有趣起來,而且是越來越有意思,時空的關鍵點使得前面的情節鋪陳充滿懸疑性。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300壯士》除了創造最多男人同時裸上身的影史奇觀之外,同時還是最2007年最沙文主義、最軍國思想、最種族歧視、最保守派、最反同性戀、最巴結小布希、最假道學、最自以為是、最腦袋裝大便的「奇幻」電影。滿坑滿谷的男人肉體確實讓人心頭一震,但若是看到刻意將反派波斯人弄成扮裝皇后、不分男女互相擁吻酒池肉林的畫面,我們就知道那可怕又驕傲的意識形態老鷹又來向全世界弘法了。

先不論阿拉伯人到底用石油賺了多少錢,讓美國保守派嫉妒到非要拍部電影修理他們不可。訓練出這麼多肌肉壯碩的健美男子,結果只會大吼大叫打打殺殺,每個人都蠢得跟什麼一樣,只是一再證明了四肢發達頭腦就會簡單的道理。這部片倒很適合在莒光園地播放,相信那些好戰的指揮官都會讚賞於本片的洗腦功力。

如果非常討厭《300壯士》愚蠢的大男人主義的人,《這不是斯巴達》絕對可以讓人一吐怨氣、拍手叫好!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覺得還滿好看的!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佐賀的超級阿嬤》,很容易讓人誤會成一個叫佐賀的人他有一個很厲害的阿嬤,事實上指的是“住在佐賀”的阿嬤很厲害。其實就跟《下妻物語》一樣,“下妻”不是小妾或人名之類的東西,而是一個地名。

阿嬤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無與倫比的省錢招數,包括在路上看到廢鐵會拖回來好拿去賣錢、用竹棍擋住水流好撿河面飄過來的蔬果來吃等等…電影的重點其實不在阿嬤有多會省錢,不然可改名叫《佐賀阿嬤的省錢絕招》。阿嬤其實是很窮很窮的人,有時候連水電費都繳不出來,其實一個人過的話也還好,肚子餓忍一忍就撐過去了,不過為了接濟自己女兒的孫子,阿嬤可是卯盡了力在省錢。電影最感人的就是祖孫之間的情誼,我們看日本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很含蓄而矜持,沒有八點檔式灑狗血的抱頭痛哭,電影中人物流淚的時候,觀眾也會禁不住的深受感動。這種含蓄可是在洋人電影中看不到的,也只有咱們亞洲人可以了解。

基本上這是一部很小品的電影,劇情一點都不波折,甚至可以說一切都在預料中,但是那種真摯的情感跟氛圍,才是這個故事難能可貴的地方。片尾阿嬤對孫子的聲聲呼喚,催淚的功力無敵,甚至讓人連想到都會哭。
嗚…阿嬤~我愛你!

佐賀的超級阿嬤 中文官方網站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總髮遊》出自張雨生的創作專輯《帶我去月球》當中的一曲。

「總髮」是個很古典的詞,廣義來說就是將頭髮兜攏起來,綁成一個髮髻,在中國古代,婦人都會作這種髮型(流行啊!),又稱「總角」。大戴禮記的保傅篇也提到「 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指的是15歲左右的青少年,將頭髮束起,開始學習各種技藝。

所以「總髮遊」就是少年遊的意思,在當年與優克李林的「少年遊」兩相角力,爭奪台灣樂壇排行榜名次與畢業旅行遊覽車上的卡啦OK點唱市場。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不過15歲真的是很年輕的年紀,喔!根本就是國中生才剛開始滿臉痘痘的年紀嘛~到了20歲就不總髮了,而是稱作「弱冠」,典型的老頭看不起年輕人腦袋的意味,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字字珠璣。

陶淵明詩中有一句「總髮抱孤介,奄出四十年」,雖然字面上意思很難懂,但總而言之,總髮代表的就是少年那種無憂無慮的時光,可以打水漂、追蝴蝶…so happy so easy。下次跟髮型設計師說我也要來總髮,找回我純真的年少時光。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這輩子所買的第一張CD,就是Celine Dion的“Let's Talk About Love”,那是在我剛升上國中的時候。沒錯!我就是這麼早熟睿智又性感,在別人還在跟爸媽賭氣的青春期,在別人還在為小甜甜布蘭妮的泡泡糖歌瘋狂的時候,我就已經進化到聽充滿哲理跟人生歷練的西洋成人抒情歌曲了。喔,青春期,我多愁善感的青春期!

“Let's Talk About Love”是一張像是貴婦人黑色晚禮服的專輯,Celine Dion找了比他還年長的Diana King、Bee Gees、Barbara Streisand等老牌藝人來跟她合唱,除了襯托出自己的年輕之外,這些身價不斐、演唱會門票都貴死人的老牌藝人也確實讓這張專輯添了點珠光寶氣。聽這張專輯,不免有些身在上流社會的錯覺,雖然一樣的為情苦惱、為愛滿足,但是很明顯的,那是大人的歌,就像是看Barbara Streisand的“越愛越美麗”一樣的感覺,那是大人的電影。

“Falling Into You”比“Let's Talk About Love”更早出現一點,那是張戀愛的專輯,不像“Let's Talk About Love”那樣為愛苦惱,那時候的Celine比較像上班族女郎,像“因為你愛過我”中的Michelle Pfeiffer,心靈脆弱、卻有著勇敢跟智慧的女人,生活中充滿了愛,歷盡風波而愛的更深,真是好幸福好甜蜜。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