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章不洩漏重要劇情影響觀影樂趣,請安心閱讀)
怕老只有一種原因,不是因為皺巴巴的皮膚跟鬆垮垮的身體,那只導向怕老的唯一的原因。電影《三更2》的第三更《餃子》裡頭那位企圖挽回出軌丈夫的妻子,她想到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年輕,透過美麗緊實的肉體激起丈夫慾望,作為唯一佔有人的終極手段。「怕老」只是一個被誘發的結果,因為年輕、美麗是個依靠,有著揮霍魅力與慾望的本錢,有著承受戀愛傷痛的勇氣跟風骨。只是一旦老了,過去魅惑性感的肉體已經無法繼續帶領慾望擁抱愛情的幸福與快樂,那麼要如何面對剩下來老弱殘燭的人生呢?不是真的怕老,只是怕寂寞罷了。
那麼同志,酷兒們,怕不怕老?慾望真的能夠帶來終老的保證與幸福嗎?一個選擇面對自我性向的同性戀者,等同放棄了婚姻與傳宗接代的責任與歸屬,這樣慾望的解放,帶來的不只是意識上的嘲弄、批判與掙扎,還有生理上的懲罰。同志們要如何面對主流意識的批評與責難?要怎麼接受「膝下無子,枕邊無人」的窘境?面對沒有婚姻制度與後代傳承的景象,就剩一個孤寂的身影,是排斥婚姻與傳宗接代的人勢必要接受的意識與生理的懲罰。
《彩虹下的幸福》敘述一個經營男同志酒吧的媽媽桑,在退休後買下郊區的一間旅館,取名「卑呼彌之家」,作為自己與同志朋友的養老之處。多年前被他拋棄的女兒沙織(柴崎幸飾演),在經濟困難之下而經由春彥(小田切讓飾演)的引介,不情不願的到這間養老院打工,面對一群變裝成癖又嘴巴惡毒的老gay,以及罹患癌症又冷漠無情的媽媽桑—他的父親。父親在他年幼時拋棄她,選擇讓自己處在完整的同志圈中,而對家庭不聞不問。沙織為何對如此不負責任的父親充滿怨恨,或對同志產生厭惡,其來有自。

「卑呼彌之家」中的老人大多有過家庭,有些人拋家棄子只為了追求自我與慾望的實現。慾望,就是慾望,他們為慾望做出了抉擇,選擇了愛上與自己同性別的男人,之後再也沒有婚姻與小孩的責任。他們穿上自己喜歡的漂亮女裝,臉上施予豔麗的脂粉,用優雅秀氣的動作與姿勢行事,說話同三姑六婆般的八卦與尖酸,再再都與表面上的禿髮與平胸這些生理特徵格格不入。他們選擇了面對自我,花了好大的力氣,卻怎麼也都學不像,才知道,要作自己,真的好困難。只求下輩子,祈禱投胎時X與Y的配對別再出錯,可以大大方方的穿上這些漂亮衣服出世了。

那麼這輩子犯的錯誤呢?小孩是無法切斷的血緣,在這一切不完美中,至少體會了為人父(母)的喜悅,怎麼能視而不見、毫不關心呢?沙織是個尷尬的角色,她是同性戀者的女兒,而父親的行為,不就是一種同性戀自私的表現嗎?選擇讓自己的慾望橫流,就是與婚姻和道德背道而馳。這是條旁支的窄路,總是不被祝福,下場悽慘,有很多事情是必須被割捨的,有很多事情是很幸福但是永遠也得不到的,為了慾望,犯這種錯值不值得?為了作自己,花了好大的力氣,受了好多傷,值不值得?
費了好多心思在悲嘆為了慾望而選擇面對自我的心理,但事情確遠不如慾望本身單純。因為,它總是跟愛混雜交融在一起而分辨不清,這就是最複雜而難以言喻的部份。同志或非同志摸著良心自問,自己愛上一個人是因為愛情還是慾望?同性戀被批判,是因為對立者總是看到表面的慾望部份,而感受不到愛情。愛情絕非接吻或上床爾爾就能產生,但是愛情電影裡的上床總是代表著愛情,而把愛的本質抽離簡化成慾望的體現。不懂愛情的導演會讓床戲感受不到愛,而僅僅是疏離的肉體遊戲。(這也是我覺得李安的《色戒》當中最難表現的一點。)那麼異性戀者的慾望是真的有愛情嗎?這問題就跟同性戀者的一樣。你說呢?到底愛情跟慾望怎麼分辨?

慾望讓同志選擇了旁支的窄路,但是愛才讓人的選擇沒有懊悔。因為愛太難懂,所以沙織才不了解父親的心理。也因為愛難以捉摸,年輕的春彥才對自己跟沙織產生的感情產生疑惑。沙織的母親愛不愛父親?春彥愛不愛沙織?難以表達,愛跟慾望掛勾,就是這樣渾沌不清,旁人、自己都看不清楚。
《彩虹下的幸福》是一部看完會微笑的電影,不會特別讓人難過,而是發出「啊!就是這樣,一切都不完美,但是會很幸福。」這樣的讚嘆。「卑呼彌之家」的人都沒有滿意的家庭、身體或心理,沒有婚姻與小孩帶來老年天倫之樂的幸福保證,但是卻有堅強無比的凝聚力。友情、親情、愛情,或許稱不上完美或殘缺不全,但是擁有過,就很幸福。為什麼怕老?怕寂寞罷了!那麼,沒有了婚姻跟小孩的牽絆力量,還能過得不寂寞,不是很可貴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綠可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